一、东京奥运会标志是什么
东京奥运会标志是:东京英文Tokyo。
代表团队合作的Team、象征美好明天的Tomorrow三个词语共同的首字母T,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代表多样性的黑色和代表心脏跃动的红色圆形图案生成。会徽是从104件应征作品中选出的,设计者为从事美术指导工作的佐野研二郎。
2020年东京奥运会图标是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使用的标志,有两种展示形式:阴图形有圆形背景和阳图形无圆形背景;基本颜色是主LOGO的蓝色。共有73个图标,其中:奥运会33个竞技项目的50个图标和残奥会22个项目的23个图标。
东京奥运会共有33个大项,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这些大项共将在42个比赛场馆中举行339个小项的竞赛。确保这些场馆能够在推迟后继续可用始终是国际奥委会及其伙伴的第一要务。在同样的场馆中完全沿用同样的赛程,所有人都在为此目标而努力。
除注册媒体之外,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决心与热情,任何奥运会都不可能顺利举办。东京奥运会原计划组建由15万名职员、志愿者和合同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其中大部分已经完成招募,而且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其中不少人已准备好上岗甚至已投入工作中。
东京奥运会的推迟,导致一些志愿者无法在自己方便或理想的时间从事志愿工作,尽管东京奥组委将尽全力确保已经签约的志愿者能够继续在新的比赛时间投入工作,但也很有可能不得不重新招募志愿者。
二、色彩冲击!《新京报》奥运金牌海报幕后详解 | 听我说
东京奥运会闭幕了。奥运期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奥运金牌海报刷屏呢?17天中,
新京报的金牌海报设计团队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38位金牌获得者设计了38张海报。
高能产出的背后,是设计团队的高效投入和数不清次数的头脑风暴。本期【听我说】,我们和新京报奥运金牌海报的设计制作团队一起聊聊金牌海报的背后故事。
海报设计:高俊夫
王春秋:新京报体育新闻部资深编辑
高俊夫:新京报版式设计部资深美术编辑
金牌海报金牌团队
主持人
对。如果纯看比赛还是比较享受放松的,但我们毕竟有新闻报道的任务和压力,尤其是夺金时刻,精神还是高度紧张。开始感觉挺漫长的,到后来感觉就很快了,现在的感觉是彻底放松。
王春秋
昨天也是一直忙到很晚,把整体的38张海报最后拼一起,还按照之前做奥运会夺金海报的风格,设计了一张新京报奥运海报团队的带娱乐性质的海报。
高俊夫
我们团队一共有12个人。还有一个幕后英雄,就是我们的主管领导金秋,海报里虽然他没有露脸。当初就有这么一个想法,跟俊夫商量,奥运结束后,我们把所有海报拼一起,视觉效果一定会比较震撼。
王春秋
主持人
8月2号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深刻,产生了5枚金牌。
是啊,那一天有三块金牌是在15分钟之内密集产生,有举重、吊环,还有射击。当时我们所有人齐上阵,确实没想到这么密集。
王春秋
其实,我们都是稍稍做了预前准备的,包括预想到可能一天只有一两块金牌,或者一天也可能10来块金牌。但凡有一点夺金的可能性,我们都要先把海报做出来,然后方便在第一时间能把海报发出来。
高俊夫
当时我们的预判是中国应该能拿35到40块金牌,俊夫一听这么多,还说这回接了个大活。
王春秋
色彩冲击:突破传统的金牌海报
版式:简洁
主持人
我看了很多不同媒体的海报,觉得新京报的海报特别独特,色调特别强烈。
其实,当初我跟俊夫商议第一版海报的时候还是比较常规,感觉不管怎么设计,视觉效果都不太突出。当时想,新京报的奥运海报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告诉大家哪些关键信息?最终,我们认为,新京报的夺金奥运海报应该有4个关键元素:第几金?谁拿了?什么项目?什么成绩?其他还有一些次要元素,比如说奥运会logo、比赛日期、新京报logo,还有推广二维码。
王春秋
主持人
所以我们其实还是更想强调它的快讯性质,就是中国拿了第几金。
其实这个也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一方面,在民族自豪感日渐高涨的今天,我们也想通过海报来准确击中观众心理,这个点其实就是金牌数量。另一方面,是谁拿了这块金牌。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方面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就尽可能地去除掉一些非必要元素,而让海报的功能性实现最大化——用最简洁的状态呈现第几金。
高俊夫
颜色:强烈
主持人
现在会不会觉得这个想法太给自己找麻烦了?
选择颜色确实是比较难。可能大家看海报都是一个色调,但其实在制作过程中要试好多颜色。比如说跳水,蓝色就是比较合适的颜色,但是蓝色和蓝色又不一样,怎么调整这个蓝色的饱和度、明度,要经过很多尝试。
高俊夫
然后还有金牌数,一是你要配合项目的颜色,然后还要考虑一天之内各个金牌做的海报,颜色是不能重复的。
王春秋
主持人
还挺头疼的吧?
需要花脑筋的事情。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通过一些色彩训练学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颜色能带给人最大的情绪波动,来把大家对于中国体育的自豪感更多地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的颜色选择就跳脱了传统的中国配色,用了很多更激进的、更现代、更体育的颜色,对比度很强。因为这次主要是在新媒体平台分发,所以不用考虑印刷色这个问题,我们就大胆使用RGB的颜色色调,给人一种很激烈、很跳脱的感觉。
高俊夫
图片:震撼
主持人
王老师这边会给海报提意见吗?
还是会提意见。配色这方面俊夫肯定是比较专业的,我们很信任他。我们主要看到底用哪张图片好。
我记得当时举重有张图,俊夫是想要一张侧身带杠铃的,但我们发现有一张是运动员怒吼庆祝的表情图,觉得更有冲击力。后来大家讨论,觉得可能还是这张比较带气势的图片会好一些。设计团队经常会有这样的讨论。
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马龙夺金海报用图。当时我找的图是一张马龙发上旋球的图,本来它是一张横图,后来我把图片竖过来,因为马龙大家都叫他龙队,觉得有一个含义就是龙抬头见金牌。当时把那张图给了俊夫,他也是一眼相中。
王春秋
价值观:金牌海报不只“唯金牌论”
体育新闻部主编包宏广: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决赛,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道上的中国人。我们打破常规,给这个不是冠军的选手做了一张海报,文案用了Chinese Superman,其中SU放大处理。
精诚合作:时效高压下的幕后趣事
主持人
这一次任务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制作的时效性?
王春秋
主持人
怕了,怕了。
王春秋
主持人
两位老师有没有觉得特别值得分享的金牌海报幕后故事?
有很多让我们手忙脚乱的时候,像一些冷门项目会突然给我们送惊喜,会超出预期。比如帆板项目,卢云秀要比好几轮,也比较复杂。第三轮,她只是拿了一个25名,一般看来肯定没戏了。但规则是可以把最差成绩取消,最后总积分下来后,她竟然拿了第一名。我们赶紧呼叫在家休息的俊夫。
王春秋
主持人
那个时候没在上班?
对,在家。不可能永远在单位盯着,好多工作是在家做。
高俊夫
不过当时虽然慌乱,但我们也还是很开心,中国在这种不是强势的项目里面也能夺金。
王春秋
主持人
二位觉得这次合作愉快吗?有没有意见不一,需要妥协的时候?
谈不上妥协,有些客观因素是我们都没有办法的,比如说,前线传不回来合适的图片。
高俊夫
对,说实话,有一些冷门选手,图片是非常少的,三个图库一直在刷,也就那么一两张。我们有时候就只能很被动的选择。但是我们心里是有底的,俊夫是总设计师,他会尽量把它调成一个与这个夺金人物结合点最好的色系。
王春秋
大家都经验很足,而且对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都是可见的。所以与其说大家相互会有矛盾,倒不如说我们其实是相互帮着兜底。如果实在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我这边就尽最大可能来做补充。如果我这边没做好,春秋这边就会在选图上帮我找补。
高俊夫
对。我们这边如果没选到特别合适的图,我们心里还是有底,因为最后还有俊夫来给我们兜底,心里还是比较踏实,因为前期工作我们做的还算比较充分,在平时的交流中也形成默契,所以能彼此信赖,不需要说太多。
王春秋
海报产品:内容传播新形态
主持人
海报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想的就是靠“颜”打天下。就是想要达到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视觉一定要有冲击力。
王春秋
海报是集非常多的元素于一点,然后通过这一点又概括很多的元素,所以它是会鼓励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发散。
高俊夫
主持人
比起一条几十个字的短讯,海报能更快速、更直接地传达信息。
高俊夫
主持人
那它跟新闻图片的区别在哪?新闻图片也是可以传递信息啊
新闻图片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单一,因为海报上面还有文案,然后对于图片我们还有自己的主观处理。所以海报比新闻图片能做到更准确、更快速的传达。
回顾海报可能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功能第一是刺激,第二是传达,第三是印象。海报比较符合现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对于信息了解的需求,海报从一个宣传品正逐渐变成一个内容产品。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作为一个内容产品,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海报?
其实很多媒体在制作视觉物料产品时用的思考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文字思考模式。所谓的做一张图,其实在图片上面基本上都是码字,大量信息依然是通过文字传达的。但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这个感受,比如说看抖音或者朋友圈,我们看一个东西基本上不会超过两秒钟,如果这东西没吸引到我,就会很快被“滑”走了。所以我们做海报就是要尽可能地去简洁、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
比如说像这个疫情海报,可能北京今天清零了,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海报只需要传达“北京清零了”这一个信息。如果想更深了解,可以去搜更详细的报道。
高俊夫
主持人
编辑“线上海报”和报纸版面,要求会有不一样吗?
报纸它要控制的东西太多了,图片只是整个版面其中的一个元素。但是新媒体,屏幕就这么大,这个图片其实就填充了整个画面,所以注意力完全都可以集中在这一张图的构图上。
王春秋
冬奥再战:海报团队的下一个计划
主持人
这一次的东京奥运会任务已经完成了,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吗?
冬奥会很近了,我们肯定还是会做海报的。而且我们敢说一定不会比东京的差,只会更好。这一点,我们还是有自信的。
王春秋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这个东西,可能在200年前是靠人纯手绘,然后近几十年是电脑制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有其它的可能性。比如现在有一些海报,它不再是二维静态画面,它是一个动态画面。
高俊夫
主持人
回顾过去17天,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我们在后方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奥运海报最终做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传播方面,仰仗各位同事的喜欢,都在第一时间转发,包括一些知名运动员也积极转发,使海报的传播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动力,下次大赛我们再做海报肯定会做得更好,而且不会再延续东京奥运会的风格,肯定会换另一种方式,会再创新。
王春秋
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报社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让我们真正地从视觉的思考方式出发去设计产品,我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相信,未来这种自由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能设计制作更多更好的产品。东京奥运会金牌海报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海报,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尊重这个时代的审美方式、阅读方式,也尊重各个部门同事自己的专业性,又有优秀的领导来把控整个方向,所以,我们有好产品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高俊夫
三、东京奥运会海报设计-东京这一刻
色彩冲击!《新京报》奥运金牌海报幕后详解|听我说
东京奥运会闭幕了。奥运期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奥运金牌海报刷屏呢?17天中,
新京报的金牌海报设计团队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38位金牌获得者设计了38张海报。
高能产出的背后,是设计团队的高效投入和数不清次数的头脑风暴。
本期【听我说】,我们和新京报
奥运金牌海报的设计制作团队一起聊聊金牌
海报的背后故事。
海报设计:高俊夫
王春秋:
新京报体育新闻部资深编辑
高俊夫:
新京报版式设计部资深美术编辑
金牌海报金牌团队
主持人
对。如果纯看比赛还是比较享受放松的,但我们毕竟有新闻报道的任务和压力,尤其是夺金时刻,精神还是高度紧张。开始感觉挺漫长的,到后来感觉就很快了,现在的感觉是彻底放松。
王春秋
昨天也是一直忙到很晚,把整体的38张海报最后拼一起,还按照之前做奥运会夺金海报的风格,设计了一张新京报奥运海报团队的带娱乐性质的海报。
高俊夫
我们团队一共有12个人。还有一个幕后英雄,就是我们的主管领导金秋,海报里虽然他没有露脸。当初就有这么一个想法,跟俊夫商量,奥运结束后,我们把所有海报拼一起,视觉效果一定会比较震撼。
王春秋
主持人
8月2号那一天我记得特别深刻,产生了5枚金牌。
是啊,那一天有三块金牌是在15分钟之内密集产生,有举重、吊环,还有射击。当时我们所有人齐上阵,确实没想到这么密集。
王春秋
其实,我们都是稍稍做了预前准备的,包括预想到可能一天只有一两块金牌,或者一天也可能10来块金牌。但凡有一点夺金的可能性,我们都要先把海报做出来,然后方便在第一时间能把海报发出来。
高俊夫
当时我们的预判是中国应该能拿35到40块金牌,俊夫一听这么多,还说这回接了个大活。
王春秋
色彩冲击:突破传统的金牌海报
版
式:
简洁
主持人
我看了很多不同媒体的海报,觉得新京报的海报特别独特,色调特别强烈。
其实,当初我跟俊夫商议第一版海报的时候还是比较常规,感觉不管怎么设计,视觉效果都不太突出。当时想,新京报的奥运海报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告诉大家哪些关键信息?最终,我们认为,新京报的夺金奥运海报应该有4个关键元素:第几金?谁拿了?什么项目?什么成绩?其他还有一些次要元素,比如说奥运会logo、比赛日期、新京报logo,还有推广二维码。
王春秋
主持人
所以我们其实还是更想强调它的快讯性质,就是中国拿了第几金。
其实这个也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一方面,在民族自豪感日渐高涨的今天,我们也想通过海报来准确击中观众心理,这个点其实就是金牌数量。另一方面,是谁拿了这块金牌。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方面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就尽可能地去除掉一些非必要元素,而让海报的功能性实现最大化——用最简洁的状态呈现第几金。
高俊夫
颜色:
强烈
主持人
现在会不会觉得这个想法太给自己找麻烦了?
选择颜色确实是比较难。可能大家看海报都是一个色调,但其实在制作过程中要试好多颜色。比如说跳水,蓝色就是比较合适的颜色,但是蓝色和蓝色又不一样,怎么调整这个蓝色的饱和度、明度,要经过很多尝试。
高俊夫
然后还有金牌数,一是你要配合项目的颜色,然后还要考虑一天之内各个金牌做的海报,颜色是不能重复的。
王春秋
主持人
还挺头疼的吧?
需要花脑筋的事情。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通过一些色彩训练学的角度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颜色能带给人最大的情绪波动,来把大家对于中国体育的自豪感更多地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的颜色选择就跳脱了传统的中国配色,用了很多更激进的、更现代、更体育的颜色,对比度很强。因为这次主要是在新媒体平台分发,所以不用考虑印刷色这个问题,我们就大胆使用RGB的颜色色调,给人一种很激烈、很跳脱的感觉。
高俊夫
图片:
震撼
主持人
王老师这边会给海报提意见吗?
还是会提意见。配色这方面俊夫肯定是比较专业的,我们很信任他。我们主要看到底用哪张图片好。
我记得当时举重有张图,俊夫是想要一张侧身带杠铃的,但我们发现有一张是运动员怒吼庆祝的表情图,觉得更有冲击力。后来大家讨论,觉得可能还是这张比较带气势的图片会好一些。设计团队经常会有这样的讨论。
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马龙夺金海报用图。当时我找的图是一张马龙发上旋球的图,本来它是一张横图,后来我把图片竖过来,因为马龙大家都叫他龙队,觉得有一个含义就是龙抬头见金牌。当时把那张图给了俊夫,他也是一眼相中。
王春秋
价值观:
金牌海报不只“唯金牌论”
体育新闻部主编包宏广:
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决赛,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道上的中国人。我们打破常规,给这个不是冠军的选手做了一张海报,文案用了ChineseSuperman,其中SU放大处理。
精诚合作:时效高压下的幕后趣事
主持人
这一次任务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是制作的时效性?
王春秋
主持人
怕了,怕了。
王春秋
主持人
两位老师有没有觉得特别值得分享的金牌海报幕后故事?
有很多让我们手忙脚乱的时候,像一些冷门项目会突然给我们送惊喜,会超出预期。比如帆板项目,卢云秀要比好几轮,也比较复杂。第三轮,她只是拿了一个25名,一般看来肯定没戏了。但规则是可以把最差成绩取消,最后总积分下来后,她竟然拿了第一名。我们赶紧呼叫在家休息的俊夫。
王春秋
主持人
那个时候没在上班?
对,在家。不可能永远在单位盯着,好多工作是在家做。
高俊夫
不过当时虽然慌乱,但我们也还是很开心,中国在这种不是强势的项目里面也能夺金。
王春秋
主持人
二位觉得这次合作愉快吗?有没有意见不一,需要妥协的时候?
谈不上妥协,有些客观因素是我们都没有办法的,比如说,前线传不回来合适的图片。
高俊夫
对,说实话,有一些冷门选手,图片是非常少的,三个图库一直在刷,也就那么一两张。我们有时候就只能很被动的选择。但是我们心里是有底的,俊夫是总设计师,他会尽量把它调成一个与这个夺金人物结合点最好的色系。
王春秋
大家都经验很足,而且对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都是可见的。所以与其说大家相互会有矛盾,倒不如说我们其实是相互帮着兜底。如果实在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我这边就尽最大可能来做补充。如果我这边没做好,春秋这边就会在选图上帮我找补。
高俊夫
对。我们这边如果没选到特别合适的图,我们心里还是有底,因为最后还有俊夫来给我们兜底,心里还是比较踏实,因为前期工作我们做的还算比较充分,在平时的交流中也形成默契,所以能彼此信赖,不需要说太多。
王春秋
海报产品:内容传播新形态
主持人
海报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想的就是靠“颜”打天下。就是想要达到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视觉一定要有冲击力。
王春秋
海报是集非常多的元素于一点,然后通过这一点又概括很多的元素,所以它是会鼓励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发散。
高俊夫
主持人
比起一条几十个字的短讯,海报能更快速、更直接地传达信息。
高俊夫
主持人
那它跟新闻图片的区别在哪?新闻图片也是可以传递信息啊
新闻图片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单一,因为海报上面还有文案,然后对于图片我们还有自己的主观处理。所以海报比新闻图片能做到更准确、更快速的传达。
回顾海报可能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功能第一是刺激,第二是传达,第三是印象。
海报比较符合现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对于信息了解的需求,海报从一个宣传品正逐渐变成一个内容产品。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作为一个内容产品,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海报?
其实很多媒体在制作视觉物料产品时用的思考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文字思考模式。所谓的做一张图,其实在图片上面基本上都是码字,大量信息依然是通过文字传达的。但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这个感受,比如说看抖音或者朋友圈,我们看一个东西基本上不会超过两秒钟,如果这东西没吸引到我,就会很快被“滑”走了。所以我们做海报就是要尽可能地去简洁、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
比如说像这个疫情海报,可能北京今天清零了,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海报只需要传达“北京清零了”这一个信息。如果想更深了解,可以去搜更详细的报道。
高俊夫
主持人
编辑“线上海报”和报纸版面,要求会有不一样吗?
报纸它要控制的东西太多了,图片只是整个版面其中的一个元素。但是新媒体,屏幕就这么大,这个图片其实就填充了整个画面,所以注意力完全都可以集中在这一张图的构图上。
王春秋
冬奥再战:海报团队的下一个计划
主持人
这一次的东京奥运会任务已经完成了,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吗?
冬奥会很近了,我们肯定还是会做海报的。而且我们敢说一定不会比东京的差,只会更好。这一点,我们还是有自信的。
王春秋
高俊夫
主持人
海报这个东西,可能在200年前是靠人纯手绘,然后近几十年是电脑制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有其它的可能性。比如现在有一些海报,它不再是二维静态画面,它是一个动态画面。
高俊夫
主持人
回顾过去17天,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我们在后方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奥运海报最终做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传播方面,仰仗各位同事的喜欢,都在第一时间转发,包括一些知名运动员也积极转发,使海报的传播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动力,下次大赛我们再做海报肯定会做得更好,而且不会再延续东京奥运会的风格,肯定会换另一种方式,会再创新。
王春秋
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报社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让我们真正地从视觉的思考方式出发去设计产品,我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相信,未来这种自由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能设计制作更多更好的产品。东京奥运会金牌海报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海报,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尊重这个时代的审美方式、阅读方式,也尊重各个部门同事自己的专业性,又有优秀的领导来把控整个方向,所以,我们有好产品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高俊夫
中外有哪些平面设计大师和作品日本:剑持勇、福田繁雄、龟仓雄策、永井一正、田中光一、山城隆一、早川良雄、栗津洁、杉浦康平、横尾忠则等著名设计师。
其中剑持勇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1964年,他的作品《圆形藤椅》被纽约现代美术馆选为20世纪设计珍藏;其他代表作品还有1968年为日本航空公司喷气式客机的内舱设计;1971年京王广场饭店的内部装修与家具设计。他十注意室内设计师的职能和它在整个设计师协会中的地位,因苦苦探索“日本式设计”而导致精神崩溃,在1971年自杀身亡。
出生于1932年的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天才平面设计家,昌日本战后现代平面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在广告设计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广告招贴画》、1976年《76’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等。龟仓雄策(1915-1997)被尊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他的海报设计,尤其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札幌冬季奥运会的设计,奠定了他在日本平面设计界不可动摇的地位。1964年,他负责东京奥运会平面设计项目,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他在整个设计中贯穿了日本国旗中红色圆形——所谓太阳的符号,把这个圆形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5个圆环联系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准确的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设计中的杰出作品。
出生于1929年的永井一正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面设计和艺术指导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设计家,在他众多的设计中以1986年设计的三幅展览海报最具代表性。
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纵横线条简单几何图形,同时对包豪斯发展起来的设计上的国际语汇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非常感兴趣。他把构成中的面和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以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鲜艳、跳跃的几何面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较接近,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他于1961年设计的戏剧海报充分反映了其设计风格与特征。
德国:从60年代开始,德国逐渐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传达处理,基于摄影和通过摆弄摄影形象的拼贴画和综合画,证明编辑和宣传材料,包括书籍和唱片封套、杂志设计和音乐会、电视和广播招贴,是为这些诗人提供一个有接受能力的群众和主顾的传达领域。
在这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贡特尔·卡埃泽(GüntherKieser),出生于1930年的卡埃泽是一位卓越的意象主义者,他往往用出乎意外的视觉内容去解决传达问题。他把形象或思想放在一起,创造一个新的活力、新的布局或综合根本不相同的物质。他诗意的视觉传达总有一个合理的基础,把有表达力的造形与传达内容连结起来,就是这种能力,把他与使用幻想或超现实主义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设计实践者区分开来。在他的设计中常常存在开阔特质,这有时是由比例达到的。在其他设计中,色彩或明暗对比把这种特质带到他的作品中。1970年代未和1980年代初,他开始构成使人信服地真实的虚构物体。观者在他或她的路上,停步去研究带有卡埃泽个人见解的巨大彩色照片招贴,确定他或她是否有错觉,卡埃泽著名的招贴设计有1966年的《亚拉马慢步爵士舞曲音乐会》、1975年柏林爵士节招贴、1978年《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等。其中前者是在一张轮廓鲜明的黑白招贴中,有19世纪木刻活字启发的印刷排版的一只鸽子,成为包含在民间慢步爵士舞曲音乐中渴望自由和公正的强有力象征。
60、70年代,德国著名的平面设计组织当推法兰克福视觉传达(FrankfurtGrafik)和摄影(Foto)小组。仑波(GunterRambow)和兰纳迈耶(GerhardLienemeyer)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
在他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把摄影媒体通过摆弄、推拿、综合和喷绘,从一般的转变到不一般的。他们组合或移动日常的形象,然后印成明确、记实的黑白形象。如1980年,他们为戏剧《DieHamletmaschine》所设计的招贴中,在撕破上面一张照片以前,一个人站在墙前的照片后面,重选另一张这面墙的照片。最后,重新拍摄的形象,呈现给观者一个不可能的迷惑。这个形象似乎可以毁掉自己,一个人物似乎具有否定他自身存在的能力。
这一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中用意象主义处理的设计师,还有其他几位,如希尔曼(HansHillman)的插图设计,经常用达利的同时性形象技巧方式组合两个形象;麦西斯(HoglerMatthies)在他的设计中,将醒目形象经常经过处理。例如在一张歌剧招贴中,一位女演员的强烈对比照片,重选在一片叶子的物影照片上,和在一宣传材料中,对准观者的一把手枪戴着太阳眼镜。
国内:韩家英。陈绍华。陈幼坚。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
太多了。。。
东京这一刻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1)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工作人员在东京有明城市运动公园小轮车比赛场地升起奥林匹克五环旗。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2)东京这一刻
这是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现场(7月20日摄)。
新华社发(IOC供图)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3)东京这一刻
南非选手布兰登在东京有明城市运动公园滑板训练场训练。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4)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大坂直美在训练中。
制图:马平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5)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一位教练员骑车尾随运动员训练。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6)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中国女子举重队主教练张国政在热身训练中比心。
制图:马平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7)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中国赛艇队女子四人双桨队员在训练中。
制图:马平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8)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参加诺卡拉17级帆船比赛的秘鲁运动员在江之岛游艇码头附近的海域训练。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9)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队员陈诗在训练中。
制图:宋彦桦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10)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古巴乒乓球选手在东京体育馆训练。
制图:马平
新华社照片,东京,2021年7月20日
(东京奥运会·海报)(11)东京这一刻
7月20日,夜幕降临,工作人员在东京有明城市运动公园滑板比赛场清洁比赛场地。
制图:宋彦桦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